奏议是什么意思

  1. 九五查询
  2. 成语查询
  3. 奏议是什么意思
  • 奏议是什么意思

    【词语】:  奏议

    【拼音读音】:  zòuyì

    【汉字注音】:  ㄗㄡˋㄧˋ

    【简繁字形】:  奏議

    奏议基本解释

    词语:奏议

    拼音:zòuyì

    1、臣子向帝王上书陈述事情,议论是非

    英语:memorialize the emperor

    2、奏章

    英语:memorial to the throne

    奏议 词典解释

    奏议 zòu yì ㄗㄡˋ ㄧˋ

    古代臣子因事向君王陈奏,并条列其是非,称为「奏议」。

    唐.韩愈〈唐故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在礼部奏议详雅,省中伏其能。」

    古代臣子向君王进奏的章疏。

    《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也称为「奏章」、「奏疏」。

    奏议网络解释

    奏议 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条议是非的文字的统称。包括《文心雕龙》中的“章表”、“奏启”、“议对”这三类。据刘勰的说法,“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可见在较古的时候,章、表、奏、议四者还是有区别的,后来这种区别就逐渐消失了。章体文字久已失传,表体文字大量可见,其内容比较广泛。奏启即奏,奏是进的意思,臣下言事称奏事。《文章辨体序说》: “七国以前,皆称上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奏事的文章战国时称上书,如李斯《上秦始皇书》。汉朝称上书或上疏、奏书。疏的本义是条陈,即逐条陈说。如司马相如《上疏谏猎》、枚乘《奏书谏吴王濞》。议对即议政、对策的文章。对策,简称策。《文心雕龙·议对》篇说:“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应举时由皇帝出题目,题目写在简上,故叫策问;应举者按题陈述自己的意见,故叫对策。汉代晁错、董仲舒等都以对策著名。此外还有封事,也称封章,这是一种秘密的奏议,进奏时加以密封,以防泄漏。书说(shuì) 包括书和说。书指一般的书信,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说一般是指游士的游说之辞。如苏代《说齐不为帝》,范雎《说秦昭王》。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其(袁可立)奏议剀切有当,帝心似陆,宣公至若决策,击贼蹙之远徙,则裴晋公淮蔡之断也!”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