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是什么意思

  1. 九五查询
  2. 成语查询
  3. 翰林是什么意思
  • 翰林是什么意思

    【词语】:  翰林

    【拼音读音】:  hànlín

    【汉字注音】:  ㄏㄢˋㄌㄧㄣˊ

    翰林基本解释

    词语:翰林

    拼音:hànlín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英语:member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例句:翰林天台陶先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翰林 词典解释

    翰林 hàn lín ㄏㄢˋ ㄌㄧㄣˊ

    职官名。唐宋为内庭供奉之官,方技、杂流,亦待诏翰林。明清则为进士朝考后,得庶吉士的称号。

    形容文翰之多如林。

    《文选.扬雄.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 。」

    翰林网络解释

    翰林 (词语)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为翰林。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