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是什么意思

  1. 九五查询
  2. 成语查询
  3. 拾遗是什么意思
  • 拾遗是什么意思

    【词语】:  拾遗

    【拼音读音】:  shíyí

    【汉字注音】:  ㄕˊㄧˊ

    【简繁字形】:  拾遺

    拾遗基本解释

    词语:拾遗

    拼音:shíyí

    1、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英语:appropriate lost property

    例句:涂(途)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

    例句: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2、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英语:make good omissions

    例句:拾遗补阙

    拾遗 词典解释

    拾遗 shí yí ㄕˊ ㄧˊ

    捡取他人遗失的财物。

    《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比喻轻而易举。

    《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自上逆下,非邻国之势也,然而成败异效,扰天下如驱羊,举二都如拾遗。」

    采补缺漏遗佚。

    《南齐书.卷九.礼志上》:「吴则太史令丁孚拾遗汉事,蜀则孟光、许慈草建众典。」

    匡正别人过失或缺点。

    《抱朴子.外篇.崇教》:「有师友之名,无拾遗之实。」

    职官名。唐代谏官,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见

    《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

    拾遗网络解释

    拾遗 (唐代谏官名) 唐代谏官名。武则天垂拱元年(685)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位从八品上,稍低于补阙。分左右,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北宋改为左右正言。后随设随罢。南宋一度沿设,旋罢。明初又设左右正言,不久即罢。建文帝设拾遗,成祖即位后罢。唐代诗人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后人因称为陈拾遗、杜拾遗。 拾遗 (汉语词语) 拾遗,拼音【shí yí】,注音是【ㄕˊ ㄧˊ】,是一个汉语词语,语出《战国策.秦策一》。有5层含义:1.捡取他人遗失的财物;2.比喻轻而易举;3.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4.匡正别人过失或缺点;5.职官名。

    反义词: 遗失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