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是什么意思

  1. 九五查询
  2. 成语查询
  3. 丞相是什么意思
  • 丞相是什么意思

    【词语】:  丞相

    【拼音读音】:  chéngxiàng

    【汉字注音】:  ㄔㄥˊㄒㄧㄤˋ

    丞相基本解释

    词语:丞相

    拼音:chéngxiàng

    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务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英语:prime minister

    丞相 词典解释

    丞相 chéng xiàng ㄔㄥˊ ㄒㄧㄤˋ

    职官名。秦汉以后辅佐天子的最高行政官员。多由一人担任,有时亦由二人或多人共同掌政。历代时设时废,或改易其名,明洪武十三年后不复设置。

    丞相网络解释

    丞相 (官职称谓)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历史: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完全不同,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而且相国地位高于丞相。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游,后来秦国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秦朝才正式增加设置了中丞相,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同时设置丞相作为相国的副手。西汉也设丞相,至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300多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自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三国和晋南北朝370年间,除蜀和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8年(1172)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区别: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不是具体的官名。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丞相近义词: 端揆 辅弼 阁揆 相国 元宰 宰相 冢宰 总理 首相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