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舞是什么意思

  1. 九五查询
  2. 成语查询
  3. 傩舞是什么意思
  • 傩舞是什么意思

    【词语】:  傩舞

    【拼音读音】:  nuówǔ

    【汉字注音】:  ㄋㄨㄛˊㄨˇ

    【简繁字形】:  儺舞

    傩舞基本解释

    古代举行大傩仪式时所跳的舞。源于原始巫舞,为中国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之一。舞者头戴面具,手执戈盾斧剑等兵器,作驱赶扑打鬼怪之状。参阅《后汉书.礼仪志中》﹑《新唐书.礼乐志六》。

    傩舞 词典解释

    傩舞 nuó wǔ ㄋㄨㄛˊ ㄨˇ

    古时祭祀傩神时跳的舞。目的在于驱鬼逐疫。舞者头戴面具,手执兵器,表现驱鬼捉鬼的内容。

    傩舞网络解释

    傩舞 在传统的华夏文明中,"傩"是历史久远并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具有强烈宗教和艺术色彩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起源于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 傩的起源与原始狩猎、图腾崇拜、巫术意识有关。周代傩纳入国家礼制。先秦文献记载,傩礼是希望调理四时阴阳,以求寒暑相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国富民生。汉唐时宫廷大傩仪式隆重,并传入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北宋末期宫廷傩礼采用新制,傩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元蒙因信仰不同,傩礼受到排斥。明代恢复过宫傩,清代宫廷不再举行。但《论语·乡党》中记载的"乡人傩"一直在民间延续,并与宗教、文艺、民俗等结合,衍变为多种形态的傩舞、傩戏,至今仍在我国广大农村流行,以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安徽、山西、河北等省遗存较多,各地分别有“跳傩”、“鬼舞”、“玩喜”等地方性称谓。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表演。傩舞表演时一般都佩戴某个角色的面具,其中有神话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历史名人,由此构成庞大的傩神谱系,“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 傩舞是赣傩的主要表演形式,素有中国舞蹈"活化石"之称。傩舞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为鼓、锣等打击乐。傩舞的组织称为“傩班”,成员一般有八至十余人,常有严格的班规。傩舞常在傩仪仪式过程中的高潮部分和节目表演阶段出现,各地的傩舞节目丰富,兼具祭祀和娱乐的双重功效。 2006年5月20日,傩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